金力永磁榮獲稀土永磁行業全球首張SGS PAS 2060碳中和達成宣告核證證書

HONG KONG, Jun 30, 2022 – (亞太商訊 via SEAPRWire.com) – 2022年6月30日中國領先的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生產商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力永磁」或「公司」,連同其附屬公司,統稱「集團」;深交所股票代碼︰300748 / 港交所股票代號:6680)欣然宣佈,公司榮獲稀土永磁行業全球首張由國際公認的測試、檢驗和認證機構SGS頒發的PAS 2060碳中和達成宣告核證證書(「證書」)。雙方於今日在贛州錦江國際酒店舉行證書發佈會,江西省贛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陳水連先生、SGS知識與管理服務事業群南區和中西區總監張秋妹女士、金力永磁董事長兼總經理蔡報貴先生等共同出席頒證儀式。

金力永磁董事長兼總經理蔡報貴先生致歡迎辭。
金力永磁董事長兼總經理蔡報貴先生及SGS知識與管理服務事業群南區和中西區總監 張秋妹女士進行頒證儀式。

PAS 2060是國際公認的碳中和標準,要求企業在量化溫室氣體排放的基礎上努力節排,實現低碳生產模式。就無法減省的碳排放量,PAS 2060亦鼓勵企業自願採取補償和抵消方式實現碳中和。此次金力永磁榮獲PAS 2060碳中和達成宣告核證證書,足證公司在「碳中和」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已獲國際權威機構的高度認可。公司已根據ISO 14064標準建立和實施對碳排放源的系統管理和盤查,並向SGS專業的審核團隊展示出公司已達成認證範圍內產品和服務所承諾的要求,以及具備組織方針目標的系統能力。同時,金力永磁亦承諾在實施減排方案的基礎上,通過採取相關有效方式全部抵消剩餘的碳排放。

自成立以來,金力永磁一直致力踐行綠色發展的理念,積極履行企業責任。公司通過向多家龍頭企業提供稀土永磁材料,共同助力中國及世界各地實現碳中和目標。於2021年,公司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磁鋼產品銷售量可裝配新能源乘用車約124萬輛,每年助力減少碳排放量約256萬噸;節能變頻空調磁鋼產品銷售量可裝配空調壓縮機約4,850萬台,每年助力減少碳排放量約1,755萬噸;風電磁鋼產品銷售量可裝配風力發電機的裝機容量約8.65GW,每年助力減少碳排放量約 1,433萬噸。綜合上述三大關鍵下游領域,2021年金力永磁實現助力碳減排合共約3,444萬噸。

此外,金力永磁亦通過技術創新、精益生產、管理節能、工藝節能、效率提升、設備更新換代、轉換綠色電力等各種節能方式減少自身碳排放。公司已與金風科技(002202.SZ; 02208.HK)合作開展綠色電力計劃。公司亦公佈了與華潤電力(836.HK)設立在北方地區的管理公司華潤電力投資有限公司北方分公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定》,以新能源項目開發建設為基礎,於多個項目展開合作,包括保障性並網集中式新能源項目、工業園區可再生能源替代項目、火電靈活性改造配套新能源項目、分佈式風電項目和永磁電機改造項目,繼續以綠色電力推動了公司的低碳生產。

展望未來,金力永磁已制定明確的減排目標,將通過增加綠色能源的使用並加強對原材料的回收利用,未來預計實現每年平均減少5%至10%的單位排放或能耗。在「成為世界稀土永磁行業領軍企業」願景的引領下,公司將繼續加大產品創新及研發,進一步改善能源效率,大力開發和導入光伏電力,持續實現集團層面和產品層面的碳減排與碳中和,以切實行動真正實現「用稀土創造美好生活」的企業使命,助力中國及世界各地邁向碳中和。

關於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力永磁」或「公司」;港交所股票代號:6680 / 深交所股票代號︰300748) 為新能源和節能環保領域中增長迅速的全球領先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生產商。2020年按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產量計及按使用晶界滲透技術生產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計,公司均位列世界第一。公司產品被廣泛應用於新能源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節能變頻空調、風力發電、3C、工業節能電機、節能電梯、軌道交通等領域,並與各領域國內外龍頭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於2022年1月14日,公司在香港聯交所成功發行H股,成為首家全球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行業「A+H」上市公司,同時成功募集42.41億港元。

關於SGS
SGS是國際公認的測試、檢驗、認證機構,在全球擁有超過93,000名員工,分佈在2,600多個分支機搆和實驗室,具有全球性的服務網路。SGS長期位列福布斯全球2,000強,並連續六年入選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及第三年入選富時社會責任指數。SGS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由SGS集團和隸屬於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系統的中國標準科技集團共同於1991年成立,現已在全國建成了90多個分支機搆和200多間實驗室,擁有15,000多名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員。在中國,SGS的服務能力已全面覆蓋到紡織品及鞋類、玩具及嬰幼兒用品、家居及輕工產品 、電子電氣、農產食品、生命科學、化妝品及個人護理、石油化工、礦產、環境、工業、交通和電子商務等多個行業的供應鏈上下游。

Copyright 2022 亞太商訊. All rights reserved. (via SEAPRWire)